欢迎访问《湖南城市学院报》校报 - 湖南城市学院  
  
第237期 本期版   合订本   报刊导读   小程序   更多期次  
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下一期日期查询 |  文字版 |  订阅 |  返回首页
   

【会龙论坛】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

——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

查看:61

周文娟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、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、强大的精神力量、丰润的道德滋养。”高校作为培养“四有”新人的重要阵地,在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中负有崇高使命。做好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,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和加快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一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

当前,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,高校作为培育“四有”新人的重要阵地,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。从外部环境看,一方面,全球化、信息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、思想观念的激荡和蔓延,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,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。另一方面,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,社会竞争日趋激烈,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、价值取向、文化生活也日趋多样化,新情况、新问题层出不穷,社会一些道德失范、诚信缺失、黑暗丑陋现象对在校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定冲击和影响。从内部环境看,一些高校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不深、重视不够、经费投入不足,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重布置轻落实,精神文明建设缺乏动力、活力,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。

二、高校师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需求

笔者以湖南城市学院(以下简称城院)为例,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,对学校二级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一次精神文明建设调查,发放调查问卷900份,有效回收问卷873份,回收率97%。从调查结果来看,我校师生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主要有如下几点:一要创新方式方法,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;二要丰富校园文化,充实文明建设内涵;三要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氛围。

三、城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

(一)强化理论武装,加强思想建设

坚持德育为先,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教学改革,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。一是健全政治理论学习机制。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标杆,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工作,有效带动全校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风气,理论学习有制度、有计划、有检查、有落实。二是打造政治理论学习品牌。为提高师生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学校创新方式方法,打造了独具城院特色的“徳智讲堂”、“会龙讲坛”等品牌,并为学生量身打造了“四二一一”学习模式(即每学期进行四次理论学习,二次社会实践,一次讨论交流,一次总结表彰)。三是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。理论教学方面,积极探索专题教学;实践教学方面,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,开展了富有特色的“四微”实践教学活动。

(二)发挥文化引领作用,大力推动学风建设

学校紧紧围绕“培养什么人、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”这个根本问题,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,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,大力实施“文化育人”工程,努力培养独具城院特色的高素质人才。一是帮助学生学好用好专业所长。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科竞赛,培养学生学习兴趣,如人文学院的“双百工程”(每个学生要在大学期间背诵一百篇经典文章,写作一百篇作文),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的“弟子规”背诵大赛,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“零点触动”电子设计兴趣小组,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“一条街”工作室……这些活动和组织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学风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,成效明显。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湖南日报》等媒体专门进行了报道。二是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。学校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(如“书香校园活动”、“我爱晨读”、“经典诵读”注重用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,陶冶学生情操。图书馆组织开展“书香城院”阅读推广活动,由图书馆定期推出中国传统文化推荐书目,通过线上书目线下阅读、课堂指导课外阅读、个体阅读集体座谈、全班阅读全院座谈、读书沙龙、会龙读书社助推等多种形式,在全校掀起读书学习的热潮。

(三)丰富文明创建载体,发挥榜样示范作用

学校着眼于精神品质的塑造、优良风尚的树立、道德实践的养成,积极开展先进模范评选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,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作用。团委认真组织“十佳大学生”、“自强之星”、“科技创新之星”等评选活动;学生处开展“优秀班级”、“文明寝室”、“优秀班干部”等评选活动;工会开展“模范教职工之家”、“芙蓉标兵岗”等创建活动;人事处组织“优秀教师”、“优秀教育工作者”评选表彰活动……对于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,学校充分运用校园媒体如校报、校园网、广播台、宣传橱窗、宣传展板搭建多方位、多维度的宣传平台,用身边的典型榜样示范,使先进模范的典型效应转化为师生员工的群体效应,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。

(四)大力优化校园环境,拓宽德育渗透空间

学校坚持“建设一处、绿化一方、美化一片”的指导思想,有重点、分步骤地推进书香、绿色、和谐、文明、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。学校建成了“道德经”文化石墙,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唯一的道德经文化石墙。石墙刻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“道德经”,不仅为校园增添了新的文化景观,也是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特色场所;建成了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形象识别系统,如校园道路命名,以彰显文化底蕴,讲究通俗性,体现功能性为原则,结合学校的实际,采用国内外部分城市的雅称命名,突出了学校的城市文化特色。另外学校正在规划建设鲁班园,完善建设兴城广场主题雕塑等景观,最终将形成玉壶山植物观赏园、鲁班建筑文化园、道德经传统文化园、北门文体活动园区等一批独具特色、功能分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小园区,校园文化建设品位明显提升,文化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。

(五)用好网络平台,引领文明风尚

学校围绕中心工作,依据师生的思想、心理需求,积极建设校园网站、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微信平台,打造了以湖南城市学院官微、湖南城市学院报学生通讯社官微、团委“橙心城意”官微、社团联合会“玩转城院”官微等为主的新媒体微信推广平台。推出了“献礼团代会”、“我和我的祖国”、“向城院青年传递‘五四精神’”、“让‘青春梦’托起‘城院梦’”、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代言”、“学霸在身边”、“舞弊零容忍”等微信栏目,这些栏目将现实生活中一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,以师生喜爱的网络形式进行再创作和传播,实现了网络空间和线下实践活动的互动融合。网络成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的学习教育平台、经验交流平台、活动开展平台。

(本文是湖南城市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《新形势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——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》研究成果之一,项目编号:201604


湖南城市学院 版权所有 订阅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5636次访问,全刊已有1353324次访问